縣委組織部,縣財政局、人社局、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精神,依法規范撤銷村民委員會改設社區居民委員會(以下簡稱“村改居”)條件和程序,穩妥開展“村改居”工作,現根據我縣實際,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決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嚴格遵守《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有關規定,不斷完善相關政策體系,推動縣政府依法規范“村改居”條件和程序,確保各鄉鎮平穩有序進行“村改居”工作,切實維護基層社會和諧穩定。
二、基本條件
(一)撤銷村民委員會的條件。
1.符合國土空間規劃。轄區位于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城鎮開發邊界內。
2.農業生產比重下降。村民集體所有土地已依法被全部征收,或雖未被全部征收,但人均耕地已無法滿足村民生產生活基本需求。轄區內三分之二以上勞動力不從事農業勞動,不以農業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
3.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已經完成,實行“村社”賬目分離,產權關系明確,債權債務歸屬清晰。
4.保障村民合法權益。兼顧村民群眾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對關系村民切身利益的各項決策,由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
(二)改設居民委員會的條件。
1.科學設置。在原有村域基礎上,根據城市發展和居民居住狀況,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務、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則改設社區。新成立社區規模一般在1500戶至3000戶之間,管轄區域應以一個或多個接壤的小區為中心,適當涵蓋周邊非居住區域,以道路、街巷為界。新成立社區內新建住宅小區居民入住率應達到50%以上。
2.配備人員。居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共5至9人組成,社區工作者按照每萬名城鎮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配備。
3.配套設施。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應按照建筑面積不低于400平方米,且每百戶不低于30平方米的標準配備,并合理規劃配備社區養老、助殘、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公共文化、體育健身、公共衛生和醫療保障、就業、應急保障、警務等公共服務設施。
4.規范命名。擬設居民委員會應使用規范名稱,即:遼寧省XX市XX縣XX鄉鎮XX社區居民委員會。
三、實施程序
(一)充分論證。鄉鎮人民政府開展調查研究和充分協商,積極聽取村民意見,并進行可行性、必要性論證和相關風險評估,擬定“村改居”方案。
(二)民主決策。“村改居”方案經村黨組織提議、村“兩委”會議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會議決議通過后進行公示,村務監督委員會全程監督。
(三)提出申請。鄉鎮人民政府向縣政府提出“村改居”申請。申報材料至少包括:“村改居”方案,征求意見情況,風險評估情況及應對措施,村民主決策情況,村集體資產移交情況及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情況,以及擬設社區名稱、轄區人口、轄區面積、基層組織建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等情況。
(四)縣級審核。縣政府對“村改居”申報材料進行審核,如申報材料不符合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要求,應指導鄉鎮人民政府補正。如申報材料符合要求,應組織實地勘察,并充分征求縣組織、發展改革、民政、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教育、公安、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衛生健康等部門意見。
(五)正式批復。“村改居”申報材料報經市民政部門備案后,縣政府對“村改居”申請作出批復。
(六)鄉鎮實施。按照縣政府批復意見,鄉鎮人民政府及時依法有序地組織實施“村改居”工作,及時指導新成立社區健全組織機構。
(七)賦碼頒證。新成立社區居委會向縣民政部門申請法人備案?h民政部門為新成立社區居委會賦碼,注銷原“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特別法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書”,頒發新證,并將有關信息錄入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信息系統。
(八)市民政局備案。新成立社區居委會取得賦碼頒證后一個月內,縣政府將“村改居”工作情況報市民政部門備案。備案材料至少包括:鄉鎮人民政府申報材料,縣有關部門意見,實地勘察情況報告,縣政府批復意見,新成立社區居民委員組織建設及申請賦碼頒證情況,縣政府備案報告。
四、后續工作
(一)做好工作交接。鄉鎮要做好辦公用房、集體資產、工作檔案等相關事項交接,并結合當地實際,妥善解決原村“兩委”成員安置問題。
(二)加強組織建設。結合“村改居”工作,同步調抓好社區“兩委”選舉,選齊配強“兩委”成員,設立社區居民委員會下屬委員會,建立社區網格化治理架構。
(三)完善社區服務。縣政府有關部門、鄉鎮要按照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要求,增加社區服務供給,強化為民、便民、安民服務功能,提升社區服務效能,優化社區服務設施布局,創新社區服務機制,推動實現社區服務精準化、精細化、專業化,滿足社區居民生活需求。
(四)開展事后評估。“村改居”工作完成后,縣政府要及時總結工作經驗,對新設社區的組織建設、設施配置、人員配備、社區服務等情況進行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報送市民政局。
五、工作要求
(一)細化政策標準。縣政府要依法規范“村改居”的條件和程序。各鄉鎮組織、民政、農業農村、自然資源、財政等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明確部門分工,強化統籌協調,推動形成合力;開展調研論證,逐步完善配套政策,推動縣政府因地制宜的細化和規范“村改居”條件和程序。
(二)完善工作機制。“村改居”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事關社會穩定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縣政府要建立縣級審核決定、鄉級組織實施的工作機制,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統籌謀劃,開展實地勘察,科學做出決策,并做好組織協調和后勤保障工作;鄉鎮要深入基層,掌握實際情況,充分尊重民意,細化“村改居”工作方案,精心組織實施。
(三)穩慎開展“村改居”。縣政府要嚴格遵循“村改居”條件相關要求,堅持“一村一策”,成熟一個,實施一個,不搞一刀切。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循序漸進,分類處置,科學把握工作力度,穩妥處置好歷史遺留問題,切實維護原村民及

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利益。做好新設社區的組織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功能配置,確;鶎庸ぷ饔行н\行。
新賓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30日